地址:呼和浩特賽罕區
固話:0471-4675906
郵箱:947169520@qq.com
網址:www.crystalriverisland.com
手機:劉老師:18548149001
馬老師:13171009002
李老師:13847142844
一、認證范圍的概念
1、認證范圍的意義
認證范圍界定了第三方證明的范圍,對超出認證范圍的事項,認證機構不予證明。如:
例1:某企業既生產洗衣機,也生產電冰箱。某認證機構對該企業的洗衣機生產的質量管理體系實施了認證,而對該企業電冰箱生產的質量管理體系是否符合標準要求,則不予以證明。
例2:某企業有A、B兩個生產地,生產同樣的產品,認證機構對該企業實施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時,僅審核A地,未審核B地,則僅證明在A地的產品生產的質量管理體系符合標準的要求,而不證明B地產品生產的質量管理體系是否符合標準的要求。
界定認證范圍時,應考慮:
(1)組織的界定——區分A企業和B企業。
(2)區域的界定——區分A生產地和B生產地。生產和服務過程通常受環境和設施的影響,使其質量管理、環境管理和/或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的具體方式、方法和過程因生產地不同而有所不同。
(3)產品的界定——區分A產品和B產品。
(4)過程的界定——區分A過程和B過程。
2、管理體系范圍、審核范圍、認證范圍的區別
管理體系范圍:企業對某個產品的生產和服務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各種事務的系統管理,其中既包含管理體系標準要求的部分,也包含管理體系標準未提出要求的部分。
審核范圍:為實現認證的目標而需要收集審核證據的范圍。審核范圍應覆蓋企業申請的認證范圍,但通常比企業的管理體系范圍小。
認證范圍:認證機構給予證明的范圍。認證范圍通常比審核范圍小。如某企業不進行產品設計、但對產品設計負有責任,審核范圍應包括企業對產品設計的管理,而認證范圍中不包含產品的設計。
3、認證范圍的確定
確定認證范圍就是要確定認證的組織、區域、產品、過程,在確定認證范圍時應注意組織的合法性、過程的合法性、證據的充分性。
組織的確定應包括:
(1)認證的組織一定是提出認證申請的組織。當出現一個機構兩塊牌子、集團公司及下屬子公司都要認證時,必須共同提出認證申請。
(2)組織應具有相關文件證明其合法性。獨立法人的組織應持有有效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或事業單位法人證書等。非獨立法人的組織應持有其所屬的獨立法人組織的證明文件,以證明其與該獨立法人的關系及其存在的合法性。
(3)審核組在現場審核時,應收集充分的證據,證實實際運作管理體系的組織與申請認證的組織為同一組織。審核證據包括現場所看到的各種文件資料中體現的證據以及各處出現的組織名稱、地址等。
(4)當生產地址與注冊地址不一致時,應關注各生產地址與組織的關系,包括所有權證書、租賃合同或其它證明文件。
區域的確定:
審核組應關注產品實際生產和服務的地理位置及其地點的稱呼和地址的文字表述。當組織有多個生產和服務地點時,應注意區別每個場所的過程和活動。
產品和過程的確定:
(1)認證范圍的產品和過程必須在企業申請的產品和過程范圍內。
(2)認證范圍的產品必須已有完整的生產和服務過程,并已有產品或服務交付顧客。
(3)認證范圍的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過程必須符合政府的相關規定。如生產許可證的要求、強制性產品認證的要求等。
(4)認證范圍中每種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過程都必須有充分的審核證據證明其符合管理體系標準的要求。審核證據之間應能夠相互印證,形成證據鏈。
二、認證范圍的恰當表述
1、認證范圍的表述方式
在認證證書中對認證范圍的表述通常分三部分內容,即組織名稱、地址、產品和過程。組織名稱通常放在證書中醒目的位置。地址應詳細寫出注冊地址和各個生產地址,當各生產地點的產品和過程不同時,應具體寫出各生產地點所生產的產品和過程,也可以用證書附件的形式列出。產品和過程的表述應具體準確。
2、認證范圍表述的特點
認證范圍的表述應具有合法性、概括性、一性和排他性。
合法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被認證組織及其生產和服務過程的合法性,二是認證機構所開展的認證活動的合法性(例如不允許超范圍認證)。
概括性主要是對產品和過程的描述應具有概括性,描述得太細難免會有遺漏,描述的太寬則可能會包括一些認證機構無法證明的產品和過程。例如螺旋槳,從用途分有用于船舶、飛機、風力發電機等,從材質分有銅合金、鋼質、合成材料等。如果產品范圍的描述是“螺旋槳的制造”,則包括了所有的螺旋槳,對一個具體的企業來說,要制造所有種類的螺旋槳顯然是不可能的。
一性和排他性是指所表述的認證范圍只針對特定的組織、特定的生產地點、特定的產品、特定的過程。不同的組織、不同的生產地點、不同的產品、不同的過程都可以在認證范圍的表述中區分開來。
3、產品范圍的描述方式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是針對產品生產過程中對產品質量的管理,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是針對產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環境因素的管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是針對產品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危險源的管理,管理體系認證中不論是質量管理,還是環境因素的管理,或者是職業健康安全風險的控制,都是伴隨和圍繞著生產過程的,所以認證證書所覆蓋的產品范圍的描述方式是:產品+過程(如螺旋槳的制造)。
三、產品范圍描述中需注意的問題
1、要有證據支持,僅對審核的產品確定認證范圍,避免過于寬泛的描述。
對產品和過程應盡量避免過于寬泛的描述,對描述的產品和過程應有充分的審核證據支持。例如某消防器材生產企業,申請的認證范圍是:“手提式滅火器、推車式滅火器、消防工程設備及附件(消防炮、消防栓箱、泡沫滅火系統、氣體滅火系統、干粉滅火系統、水滅火系統、閥門)的設計和生產”,其中“閥門”的概念太寬,根據審核中收集的證據,終確定的認證范圍是:“手提式滅火器、推車式滅火器、消防工程設備及附件(消防炮、消防栓箱、泡沫滅火系統、氣體滅火系統、氧氣瓶閥、液氯瓶閥、氬氣瓶閥、車用天然氣瓶閥及船用氣體滅火系統瓶頭閥)的設計和生產”。
2、語言表述應避免歧義
產品和過程描述所使用的語言應考慮行業術語、學術術語、業內俗稱等詞匯之間的區別和差異。例如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申請的認證范圍是“船舶無線電設備年度檢驗;VDR/S-VDR年度檢驗;船、岸基維修”,這其中“年度檢驗”是船舶檢驗機構的行業術語,而“船、岸基維修”又沒有指明對什么設備進行維修。根據審核證據,終確定的產品和過程的描述為:“船舶無線電設備專業檢測;船舶VDR專業檢測;船舶GMDSS設備岸基維修”。
四、認證范圍表述的變更
1、組織名稱變更
當獲證組織要求變更認證證書中的組織名稱時,應核實變更后的組織名稱與現在的組織名稱之間的關系,確保認證證書中的組織是實際運作管理體系的組織。
2、生產或經營地變更、產品變更、過程變更
組織的生產或經營地發生變化、產品發生變化、過程發生變化時,應考慮這種變化時管理體系可能帶來的影響,通常需要現場審核管理體系的有效性。對于質量管理體系,至少應審核這種變化后生產和服務過程的確認,組織機構的變化等。對于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應審核環境因素和危險源的變化情況及由此帶來的管理體系的變化。
(文章來源:《中國認證認可》)
《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由第12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3次會議于2013年6月29日通過,2013年6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4號公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特種設備和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息息相關,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法規司司長劉兆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解讀了特種設備安全法及其重要意義。劉司長認為,這部法律和老條例相比,有10方面的亮點:
一、進一步完善了特種設備管理的制度?!短胤N設備安全法》里所確立的特種設備管理體制,我把它叫做“三位一體”,即:企業是主體,政府是監管,社會是監督。原有的監察條例側重于行政監管、政府管理。而《特種設備安全法》已經不是單純的強調政府的監察,而是讓它成為一個社會安全法。平安建設是全社會的事。這部法律確立了一個好的體制,“三位一體”比安全監察條例上升了一個層次,使它成為全社會安全管理的一個大法。
二、《特種設備安全法》突出了兩個原則:對特種設備實施分類監管和重點監管。分類監管是指針對特種設備不同的性能特點、危險程度對它實行不同的監管模式、手段和方法。800多萬臺特種設備,根據性能和特點可以分成兩大類:承壓類,如鍋爐、壓力容器等,這些設備充滿大氣壓,易燃易爆;機械類,如客運索道、電梯,這些設備主要靠電機、纜繩機械運轉。根據運行特點,特種設備有四高:高壓、高溫、高速、高空。在這種運行條件下,特種設備容易產生易燃易爆或者高速沖撞墜落的危險。針對這些特種設備的不同的特點,進行分類監控。承壓類特殊設備將在生產、經營、使用的各個環節加強管理,設置必要的行政許可、檢驗檢測以及設立相應安全的機構、對專業人員進行培訓。分類監管體現了科學監管的原則,除了針對不同的性能以外,也是針對特種設備數量激增、監管受限設置的——我國專業的監管人力只有3萬多人。行政力量如何抓好關鍵環節?《特種設備安全法》確立了重點監管原則,就是重點監管人口密集、公眾聚集較多的場所,如車站、商場、學校等的特種設備,進行必要的檢查、檢驗、檢測,確保安全。
三、進一步完善了監管的范圍,使特種設備的監管形成完整的鏈條,增加了對經營、銷售環節的監管。老條例側重于生產、制造、使用環節,對銷售沒有特殊的規定。這次立法把特種設備銷售包括出租都加以規范,增加了經營、銷售、出租環節的監管,體現了閉環的管理。例如法律明確規定銷售者不得銷售沒有經過許可檢驗的特種設備,否則就是違法;同時規定銷售者經營特種設備,必須對所賣的設備進行進貨查驗,并做銷售記錄,從銷售環節加強了監管。出租也是如此,若要出租起重設備,出租人應當對設備的安全性能甚至維修保養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當事人在合同里明確責任主體的除外。
四、明確各方的主體責任,特別是突出了企業的主體責任。在特種設備的生產、制造、銷售、使用等各個環節——每一個涉及到特種設備的責任,法律里都做了明確規定,包括制造企業、銷售企業、使用單位都非常明確。另外,監管部門也非常明確,特種設備的安全監管部門是以國家質監總局為主,其他部門有相應職責。同時也突出了各級人民政府應加強對特種設備安全工作的領導協調管理。作為地方政府,保一方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是其天職,法律里明確了政府的責任。當然法律中還是突出強調了企業的責任主體,甚至可以說企業作為制造商是一責任。比如深圳的華僑城一個叫太空艙的游戲機突然失控,是近年來大型游樂設施當中死亡的人數多的。它就是在設計、安裝、使用的時候都出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我們覺得主要還是在于企業,企業在設計、制造和日常的維修保養、安全檢查的時候,如果稍有疏忽就會造成人們生命、財產的損失,因此在法律里對企業的各個環節的責任,包括檢驗、人員培訓、制定安全制度都做的很細,突出企業為主體這個責任。
五、《特種設備安全法》有個非常突出的特點,就是安全工作和節能工作相結合。在我國的能源消耗和使用中,特種設備消耗了我們國家大量的能源。以煤炭為例,我們有過一個統計,我國煤炭的消耗量的70%,都由鍋爐消耗。前些年我國的煤炭年產量接近30億噸,其中70% 都是鍋爐,電站鍋爐,工業共運鍋爐還有民用鍋爐,大量的鍋爐燒煤發電。大量的煤炭的消耗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如果對鍋爐的設計制造和使用,不管容量還是燃燒的方式,各個方面如果能夠采取相應的節能措施,都會為我們國家節能做出貢獻。而且這兩個密不可分,也不能偏廢。不能為了安全不考慮節能,就從直觀的說,鍋爐的鋼板越厚越安全,但是越厚消耗的鋼材越多,包括燃煤也是,燃燒的方式也都是決定了熱效率,各個方面都是和節能密切相關的。不能為了安全犧牲節能,也不能為了節能犧牲安全?,F在的鍋爐的運行效率總體上比發達國家平均耗能要高出5%到10%,有人測算,光是鍋爐這一項每一年至少要多燒上億噸的煤,甚至幾億噸。燒爐造成環境污染。包括電梯也是這樣,現在好多電梯用的電機都是直流的、交流的發電機,現在國際上比較先進的采用一種永磁同步電機,這個電機比傳統的電機要節電,平均能節省30%。這樣算下來特種設備節能潛力在每年能節省將近100億度電,相當于我國三峽一個月的發電量。所以這個安全監管和節能工作相結合在法里面確立一個原則,我覺得也是安全監管工作當中的一個特點,既保障了安全又注重了生態和環保,是一個很好的制度設計。
六、確立了特種設備的可追溯制度。是指從特種設備的設計、制造、安裝一直到報廢,每個環節都要做記錄、設備上要有標牌、要隨著出廠的設備有各類的參數資料、有文件,同時要進行保管,也有人稱為設備身份的制度。一旦發生問題,可以追溯到源頭。
七、確立了特種設備的召回制度。召回制度在我國早在2004年,由國家質檢總局會同發改委、商務部、海關總署等共同發布了中國一部缺陷汽車召回的管理規定。特種設備的召回制度應當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后市場管理的一個方法。明確責任主體,適時召回。符合特種設備召回條件的,由企業主動召回;如果企業沒有做到主動召回,政府部門有權利強制召回。我國在這方面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目前已有10部左右的法律法規都引入了召回制度,因此我認為對于特種設備的召回也有了可靠的法律依據。
八、確立了特種設備的報廢制度。設備都有設計年限、使用年限和報廢年限,到期了就應該更換、大修甚至報廢。老條例對這方面的描述并不是特別清晰,這次立法強調了達到報廢條件的要立刻報廢,報廢后還應由有關單位進行性能拆解,防止再次流入市場被人使用。很多人都有關在電梯里的經歷,而出事的往往是老舊的電梯,所以特設法中規定了不能銷售國家已經報廢的特種設備,對保障安全非常有好處。
九、在事故的責任賠償中體現民事優先的原則。民事優先原則是指在發生了事故后,責任單位的財產在同時支付處罰和民事賠償的時候,或者其他欠債的時候,當財產不足以同時賠付的時候優先賠付老百姓、優先賠付消費者。原則體現以人為本,對建設平安中國,保護老百姓的人身、財產安全是一個重大的發展政策。
十、進一步加大了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安全質量問題累累發生,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可能就是處罰的力度不夠,違法成本低。所以這部法律中加強了處罰力度。違法行為處罰高達到200萬,同時對發生重大事故的當事人和責任人的個人處罰也做出了明確的規定:處罰個人的上年收入的30%—— 60%。當然,處罰不是目的,是為了教育,總結經驗,提高預防的能力,產生警示的作用。除了行政罰款,嚴重的還要吊銷許可證,觸犯刑律的要移送司法機關,觸犯治安條例的由公安機關處置。
劉司長認為,這部法律從10個方面集中體現了以人為本,靠法律和制度來加強安全監管,保障平安建設的宗旨,也提現了我國平安建設走上了法治化、現代化的進程。對于《特種設備安全法》一方面我們要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政府要加強監管,更重要的是全社會齊抓共管,只有把全社會的力量都動員起來了,我們才能大限度的預防和減少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的穩定,更好地推進平安中國建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老百姓的中國夢。
內蒙古體系認證